迷途少年如何重启人生?在广东一间学校里,或许能找到答案。
作为全省首个公办罪错未成年人犯罪学校,东莞启智学校启航分校通过构建“五阶四维”育人模式,破解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难题,为这一特殊群体回归社会探索科学化、可复制的实践路径。自2020年7月成立以来,该校累计教育超2200人次,转化成功率达到95%以上。日前,东莞启智学校启航分校(以下简称“启航学校”)获评2022-2024年度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。
为罪错未成年人量身打造专门学校
打架斗殴、敲诈勒索……未成年人表现出的诸多不良行为一直是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的教育难点和痛点。数据显示,2015年至2018年,东莞市公安机关累计处理了4600多名涉罪未成年人,年均上千人,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。
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完备的社会矫正体系兜底,大量罪错未成年人游离于刑罚和教育之外,甚至陷入“犯了抓、抓了放、放了犯”的恶性循环。建设一所针对罪错未成年人的专门学校,迫在眉睫。
在此背景下,2020年7月15日,东莞启智学校启航分校正式建成启用,专门招收已满12周岁、未满18周岁的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。包括:未满16周岁、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;检察机关不逮捕、不起诉、不追究刑事责任的;法院判处非监禁刑、且不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。
来到启航学校,从入口处就发现这间学校的与众不同。校门是双门互锁的“AB门”,一门关闭,另一门才能打开。启航学校校长魏佳煜表示,这既是启航学校的AB门,也是学生人生的AB门。“当学生走进启航时,那些曲折崎岖的过往被关了起来,通往坦荡正道的大门被打开,由暗至明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启航学校实行“教矫相融”管理模式,校园内既有老师负责教书育人,也有警员负责安全托底。魏佳煜表示,公安民警可以起到震慑作用,学生会更愿意接受教育矫治,老师也没有后顾之忧,让学生“在最合适的地方遇见最好的自己”。
育人模式成为参考样本
“我希望以后能够成为一名普法者,向家人、朋友、同学多多宣传法律知识,希望他们以我为戒,不要一时冲动误入歧途。”刚进入启航学校两个多月的小明(化名)坦言,在这里重新找到了以前上学的乐趣。不到一学期,以往“混不吝”的他在启航学校的教导下,像是变了个人。
如此大的转变,得益于启航学校“拥抱成长”的文化教育理念。魏佳煜形容,来到启航学校的学生就像是湿了水的火柴,而专门教育就是用我们的爱心、耐心、责任心来帮助他们“复燃”,实现“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”。
近年来,启航学校构建“五阶成长教育模式”,依据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与行为矫正科学,搭建“认识自我—反思自我—重塑自我—拓展自我—实现自我”的成长路径。为保障教育模式的科学落地,学校组建跨学科课程研发团队,聚焦“层次性衔接、矫治性导向、实用性转化”三大原则,系统开发5大课程群20门校本课程。
魏佳煜特别指出,启航学校的学生均具有严重不良行为或涉罪错行为,他们不懂法,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分子鼓动。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进行教育矫治,除了常规普法课外,学校依托打造的“校政家社”四维协同教联体,与检察院等司法部门联合开展模拟法庭等法治教育实践活动,让他们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法庭审判程序,以案说法,起到震慑警示作用,从而让学生能更自觉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预防再犯。同时,通过“启航家长讲堂”等家校活动,提高家长的法治意识和教育能力,做好学生离校后的教育接力棒。
立足行为矫治规律,启航学校还构建了覆盖教育全周期的多元评价机制,突破以学业成绩为主导的传统评价模式,通过整合校内教育观察、司法专业评估与家庭跟踪反馈三类数据源,形成“发展性评价—过程性监测—社会化验证”的立体化评估框架,提升教育矫治措施的科学性与适配度。
据悉,创办5年多来,启航学校累计接收有严重不良行为学生2000余名,经跟踪评估显示矫治成功率稳定在95%以上;创新开发的“五阶四维”育人模式入选2023年《平安中国年鉴》,被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四川等多地采纳为参考样本,并进行应用。“我们的目标很简单,就是让每个孩子离开时,能成为合法公民,对自己负责,对家庭负责。”魏佳煜如是说。
统筹|周聪
文|记者 鄢敏
盛鹏配资-盛鹏配资官网-配资网上配资-老牌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