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美那帮智库的哥们儿,最近估计是集体换了编剧,新写的剧本那叫一个“惊悚”。
说咱们的轰-6N,那个被军迷们爱称为“战神”的家伙,翼下挂着一枚叫“惊雷”的狠货,要想去美洲大陆送份“快递”,得先跟普京打个招呼,借一下西伯利亚上空的航线。
听听,这词儿用的,不去好莱坞都浪费了。
我脑子里瞬间就有画面了:一架挂着空射弹道导弹的轰-6N,在北极圈的极光下,像个幽灵一样,悄么声儿地飞过俄罗斯的冰原……这想象力,不给个奥斯卡最佳创意奖都说不过去。
但咱说句实在话,这剧本,漏洞比筛子还多。
成年人的世界里,哪有那么多“借过,让一让”的童话故事?
真到了那个份上,还打电话问“哥们儿,你家天花板借我踩一脚呗”?
这不扯呢吗。
这套“穿越俄罗斯”的说辞,说白了,就是他们自己心里那堵墙塌了,那道隔绝了战火几百年的太平洋天堑,如今看着,心里头发虚。
他们好像选择性地忘了一件事,咱们的“战神”轰-6N,早就不是那个需要深吸一口气才能飞远的老前辈了。
这家伙,是会空中加油的。
这就好比你跟一个马拉松选手比耐力,你只能靠自带的一瓶水,人家后面跟着一整支补给车队。
理论上,只要油料管够,绕着地球溜达几圈都不是问题。
太平洋那么宽,还不够我们画几条漂亮的弧线?
非得走那条最短、但也最招摇的直线,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要干嘛?
这思路,还停留在用尺子在地图上比划的年代。
再聊聊这个让五角大楼夜里睡不着觉的“惊雷”导弹。
这玩意儿,以前在西方情报圈里只有一个冷冰冰的代号:CH-AS-X-13。
听着就像个X档案里的神秘项目。
好些年里,它就那么犹抱琵琶半遮面地,出现在一些模糊不清的卫星图里,像个影子一样挂在轰-6N的肚子底下。
没人知道它到底是个啥,射程多远,威力多猛,全靠瞎猜。
可你别说,这种“你猜你猜你再猜”的神秘感,恰恰是威慑力的最高境界。
我的剑藏在鞘里,你永远不知道它有多长,所以你就不敢轻易拔剑。
现在,面纱揭开了一角。
美国人猜,这“惊雷”的技术,八成和咱们陆基的“东风快递-21”有点不清不楚的“血缘关系”。
毕竟那极具辨识度的尾翼,一看就不是安分守己的巡航导弹,而是个准备从万米高空给你来个“天降正义”的狠角色。
至于弹头,那更是让他们脑洞大开。
一会儿说是“机动再入飞行器”,能像喝醉了酒一样走“蛇皮位”,专门治各种反导系统;一会儿又说是高超音速滑翔体,那速度,估计等雷达发现的时候,它已经到你家门口敲门了。
不管它用的是哪种“独门绝技”,都指向了一个让他们头皮发麻的结论:这东西,不仅打得远、打得准,关键是,你基本拦不住。
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五角大楼的报告里,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“酸”。
从几年前别别扭扭地承认我们“正在恢复战略核威慑”,到现在公开说我们已经拥有了“规模更大、更加多样化的核力量”,这心态的转变,比变脸还快。
他们一边嚷嚷着“威胁”,一边又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:那个曾经在他们眼里空基核力量是短板的对手,如今已经悄无声息地,把这块板给补齐了,还顺手打磨得锃光瓦亮。
这就是三位一体核力量的真正意义。
陆地上有“东风”快递,使命必达;海里有潜航的“巨浪”,无声无息;天上,现在有了轰-6N和“惊雷”的组合。
这就像打牌,以前你手里只有俩王,现在你把大小王凑齐了,还多了四个二。
对手再想跟你吹牛叫板,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手里的牌,够不够看。
所以,咱们再回到最初那个问题:去美洲大陆,真的需要借道俄罗斯吗?
这压根就是个伪命题。
美国人抛出这个话题,更像是一种舆论上的“自我安慰”和“战略碰瓷”。
他们真正恐惧的,不是我们会不会借道,而是我们已经拥有了随时随地、从任何他们意想不到的角度,把力量投送过去的能力。
那两片曾经让他们高枕无忧的大洋,如今,再也不是绝对的保险柜了。
这个事实,比任何具体的武器参数,都更让他们难以接受。
棋盘,早就变了。
至于怎么下,你猜?
盛鹏配资-盛鹏配资官网-配资网上配资-老牌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