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浩瀚宇宙中,如果你只允许带走一个方程式来理解一切,那它不是E=mc²,也不是F=ma,而是一个几乎没人听说过的名字:弗里德曼方程(Friedmann Equation)。
它不是“听说过的那种方程”,但它主宰了整个宇宙的命运,从138亿年前的大爆炸,到最终可能的热寂、撕裂、坍缩,统统逃不过它的推演。
你想知道宇宙从哪里来、往哪里去、现在是什么状态、过去经历了什么剧变、未来会不会一片死寂?别猜了,弗里德曼方程全都有答案。
宇宙不是死水一潭,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大潮
100多年前,爱因斯坦在1915年抛出广义相对论,把时空从背景板变成了主角:不再是静静等待物质来表演,而是主动参与剧情的编导。时空本身会弯曲、会收缩、会扩张,还会反过来影响物质的行为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但爱因斯坦本人其实很抗拒一个可变的宇宙。他原本以为宇宙是静止不动的,为此甚至强行在方程里加了一个“宇宙常数”来抵消引力,防止宇宙自己坍缩。
直到1920年代,一个苏联物理学家弗里德曼(Alexander Friedmann)站出来,解了爱因斯坦的场方程,得出了一个惊天结论:宇宙不是静止的,而是注定要膨胀或者收缩的。
这就是所谓的“弗里德曼方程”。这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假设,而是爱因斯坦亲手制定的规则被他自己不情愿地推导出来的宿命。谁也绕不过去。
如果你想知道宇宙的命运,就得看这个方程怎么说
这个方程写起来很吓人,但实质上就是一件事:宇宙的“膨胀速度”(也就是哈勃参数 H)取决于三件事:
宇宙里有多少物质和能量(包括普通物质、暗物质、辐射、甚至中微子);宇宙的空间是平坦的、闭合的、还是像马鞍一样的负曲率结构;爱因斯坦当年硬塞进来的“宇宙常数”,也就是现在大家说的“暗能量”。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左边是宇宙膨胀的速度,右边是宇宙里装了什么。这就是弗里德曼方程的核心。
如果你把现在宇宙中这些成分的量测出来,就能用这个方程倒推出宇宙过去的样子,也能往前预测宇宙的最终命运。
很少有方程能有这么硬的本事,堪称物理界的命运机器。
弗里德曼方程讲的第一件事:宇宙不能静止
这恐怕是最颠覆常识的一个推论:宇宙永远处在变动中。
不管你宇宙里放的是普通物质还是暗物质,是辐射还是能量场,只要这些东西不是完美地彼此抵消掉,宇宙就不可能一动不动。它只能是两个选择:
一路膨胀,星系彼此远离,最终热寂;或者收缩回去,来一场宇宙版的“大坍缩”。这个结论早在1922年就已经被弗里德曼写在纸上了,后来勒梅特、罗伯逊、哈勃把这套理论和观测数据一对上,发现吻合得让人害怕。哈勃在1929年发表的那张图(红移越大,星系离我们越远)就是弗里德曼方程的直接结果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换句话说,“宇宙在膨胀”不是哈勃发现的,是方程早就告诉我们的。
弗里德曼方程第二件事:宇宙起源于一个炽热高密的奇点
当你用方程往回推,越往过去回溯,宇宙越小,温度越高,密度越夸张。
推到足够远的时候,你会发现:
原子不能稳定存在,因为太热了;连原子核都炸成碎片;最后连质子、中子都不存在,只剩下能量的原始海洋;能量太密集,时空本身都扭曲了;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不是科幻小说,是用数学一步步推出来的。
于是,“大爆炸”这个概念登场了。
请注意,这里的“大爆炸”不是一个爆炸现场,而是一个极限状态:时间=0,空间=0,密度=∞,温度=∞。(以往的文章也提到过)
宇宙从那里开始演化,而不是从某个点爆炸开来。这个起源的解释,并不是想象出来的,而是弗里德曼方程逻辑推演的必然产物。
方程还能干嘛?预测红移,计算星光,测量过去
当我们望向遥远星系时,星光发生了红移。为什么?
不是因为它们动得快,而是因为整个空间本身在扩张。这种膨胀不是星系自己跑走了,而是空间把它们“带着跑”。光穿越这片拉伸的空间,就像弹簧被拉长那样,波长也跟着拉长了,于是我们看到红移。
这一切,弗里德曼方程都可以预测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甚至连你从多远看过去,看到的星光亮度、角直径、到达我们的时间,全都能通过这个方程给出精确的答案。每一次望远镜观测,每一次超新星爆发测距,背后都是在验证它。
你看到的是数据,宇宙说的却是数学。
弗里德曼方程第三件事:宇宙的结构不是随机长出来的
再来说一个更厉害的能力:预测“结构”的形成。
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有星系、有星团、有超大尺度的纤维状结构,像宇宙版的蛛网。有人以为这些是杂乱的结果,其实不是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早期宇宙其实极度均匀,温度只在十万分之一的范围内起伏。但就是这十万分之一的波动,在引力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结构。
弗里德曼方程做的就是这件事:提供了“背景演化”,然后允许我们在这个背景上加“扰动”,看这些小不均匀怎么随时间成长。你想知道宇宙何时从“平地”开始长出星系、星云、恒星,这个方程都有答案。
有没有例外?方程的“局限”和“对手”
当然,不是什么问题都能靠弗里德曼方程解决。
比如:
它不适用于星系内部,这种地方引力已经主导,宇宙膨胀对它们没影响;它也无法解释宇宙诞生前的“暴涨”阶段,那需要更高级的量子引力理论;它只能处理平均意义上的宇宙,不适合精确描述微观小尺度;还有一些怀疑者指出宇宙并不完美均匀,比如有些类星体好像以某种方式排列成“结构”,尺度远超我们预期。但这些所谓的“异常”,目前都无法在统计上击败随机分布的解释。科学界也很清楚这一点,每年都有几十项观测在不断检验这种“均匀性”假设,而结果都在确认——弗里德曼方程还是那个说了算的王者。
最后的问题:这个方程能让我们看到未来吗?
能,而且已经做到了。
我们知道,宇宙的膨胀曾经减速过,那是物质主导的时代;后来变成加速膨胀,那是暗能量开始统治宇宙。今天,暗能量占比已经超过70%,而且它不会稀释,也不会变弱。
这意味着什么?
宇宙最终的命运,极可能不是坍缩,而是“冷寂”:星系彼此远离,恒星熄灭,最后只剩下一片黑暗虚无,时间继续流淌,热寂永恒。
这一整套命运剧情,并不是靠猜,而是靠方程一步步“演算”出来的。
写在最后:一条方程管住全宇宙
我们常说,科学伟大的地方,在于用极其简单的规则,揭示极其复杂的世界。
弗里德曼方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:
它是一条微分方程,能让你“演化”宇宙从一秒钟推到百亿年;它能从现在的宇宙状态倒推出过去,也能预测将来;它解释了红移、背景辐射、结构形成、物质比例、宇宙的冷与热;今天,我们对宇宙的理解,很大程度上都围绕着这条方程展开。它是宇宙给我们留下的说明书,是时间和空间的说明文档,是一个隐秘但无所不在的支配力量。
它早在一百年前就已写好,但直到今天,人类还在按着它的步伐,一步步揭开宇宙的真相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盛鹏配资-盛鹏配资官网-配资网上配资-老牌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